首頁| 四川| 原創(chuàng)| 國內國際| 理論| 時評| 資訊| 財經| 科教| 文旅| 汽車| 專題
您當前的位置:四川新聞網首頁

王飛陽:以自律書寫德外學生的成功之路

2025年06月27日 09:34:32 來源:四川新聞網

趙宇浩 四川新聞網-首屏新聞記者 陳斯

689分!物理滿分100分!2025年高考成績揭曉,德陽外國語學校學生王飛陽的成績吸引了大家的眼球。

根據王飛陽和身邊人的說法,那條成長之路,是由自我探索、師長引領、家庭托舉等共同鋪就的。

探索:自律中鍛造實力

王飛陽自我覺得,德外的高中三年,是“充實而有意義”的奮斗時光。德外的教育,讓他深諳高效學習之道,特別是“錯題整理”的重要性。

王飛陽的思維活躍且靈活,尤其在數學、物理等學科上展現出強烈的探索欲。高一參加德陽外國語學校的“英才計劃”時,他對物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成為他學習生涯的轉折點。此后更是通過參與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創(chuàng)新大賽(獲省二等獎)等實踐,讓他深刻體會到在學習和科研中“需要毅力和恒心”的真諦。這些經歷,讓他清晰鎖定了人生的方向、擁有了學習的動力。在物理老師專業(yè)地引領下,最終高考物理獲得滿分100分。

學習之外,王飛陽懂得平衡與調節(jié)。他酷愛乒乓球,運動是他放松身心的良方。面對高考,他總結出制勝法寶在于“狀態(tài)”與“心態(tài)”。即便模擬考試曾遇挫折,也堅信高考才是關鍵一戰(zhàn)?紙錾,面對因考號靠后而總是最后拿到試卷的“劣勢”,他巧妙地自我暗示:“既然發(fā)卷給我少了2分鐘,那其他條件肯定都有利于我”,以強大的自信平穩(wěn)發(fā)揮,最終將狀態(tài)調整至最佳。

王飛陽深知,高考只是人生節(jié)點之一,提醒學弟學妹珍惜高中時光,既要努力奮斗,也要有自己的生活,以自信和從容面對挑戰(zhàn)。

識才:亦師亦友伴成長

在德陽外國語學校,王飛陽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覺得,王飛陽最閃亮的特質是超乎同齡人的責任感與堅持。高中三年,他擔任勞動委員,每晚必與同學們共同打掃教室,風雨無阻。“不是哪一天,是每天晚上!”班主任的語氣里滿是贊嘆。這份對集體事務的持久擔當,塑造了他沉穩(wěn)堅韌的底色。他樂于助人,是班上公認的“暖心人”,人緣極佳,甚至在高三因學校分流離開原班級時,讓不少同學不舍落淚。

班主任不僅是王飛陽學業(yè)上的引路人,更是生活中的貼心人。當他遇到學習低谷或睡眠問題困擾時,老師會及時關心,一起想辦法調整。德陽外國語學校精細化的培養(yǎng)體系為他提供了強大支撐:班主任隨時可溝通的開放姿態(tài)、學科教師扎實的專業(yè)功底與考后“復盤”機制、以及“英才計劃”等高層次平臺的搭建,共同點燃了他的創(chuàng)新火種,并在他需要時給予最堅實的依靠。

信任:溫暖港灣蘊力量

王飛陽的成長,深植于家庭理解、信任與愛的沃土。身為教師的父母,教育理念開明而務實。他們從小注重培養(yǎng)其獨立性與良好習慣,幼時父親每晚都會與他共讀識字卡。小學四年級時,10歲的王飛陽便獨自乘坐公交往返城鄉(xiāng)。對于學業(yè),他們相信專業(yè)的力量:“學科知識放心交給學校和孩子”,不過度干預,更關注他的學習習慣、心態(tài)和整體狀態(tài)。

人生漫長,高考只是“其中一個重要的節(jié)點”,因此父母從未給他施加過大的分數壓力。高中三年,盡管因住校聚少離多,家始終是他“最堅強的后盾”和“溫暖的港灣”。當他右手骨折、突發(fā)急性闌尾炎住院時,是父母在病榻前悉心照料;當他?际Ю麜r,是父母溫暖的鼓勵讓他放松心態(tài)。這份無條件的愛與支持,給予他面對挑戰(zhàn)的莫大勇氣和安全感。父母對他最大的期望,是選擇喜歡的專業(yè),做喜歡的事,關心家人,過自己喜歡的生活。

從在“英才計劃”中發(fā)現物理之光,到在青科賽中磨礪堅韌意志;從每晚一絲不茍履行勞動委員職責,到考場上憑借強大心態(tài)化解“最后拿卷”的壓力;從家庭的信任放手到師長的悉心托舉——王飛陽的每一步成長,都深深烙印著德陽外國語學校的匠心培養(yǎng)。當這位酷愛乒乓球的學生即將探索更高層次知識的深邃世界,其身后是那所讓平凡日子蘊蓄非凡能量、讓每個“王飛陽”都能找到方向并璀璨綻放的校園。(供圖:德陽外國語學校)

編輯:李雪艷

報料渠道:私信“四川新聞網”微信公眾號、撥打互動熱線“028-85153399”或發(fā)送郵件至“scxww@newssc.org ”報料。